华声在线首页 | 湖南

钱钟书《围城》的原型竟在小城涟源

2016-05-27 14:53:17 [来源:湖南交通频道]  [编辑:万姗姗]字体:【  
钱钟书先生在他的著作《围城》当中,有一段描述:抗战期间,书中主人公方鸿渐曾经去过位于湘中的“三闾大学”教书,而这所“三闾大学”并非完全虚构,它的原型就是创建于湖南涟源蓝田镇,当时中国第一所独立师范学院的国立师范学院,这里也是当年钱钟书执掌教鞭的地方,也是现在涟源一中的所在地。

国立师范学院原钟楼

三、书生气节震三湘

涟源市政协副主席邱超文研究国立师范学院历史多年。他告诉我们,尽管条件艰苦,而国师的办学规模却不断扩大。至1943年,全院共有7系4科3班,院本部学生有770余人,毕业的学生大多奔赴到国内各个小学中学,力图教育救国。然而好景不长,1944年6月19日长沙失守,8月8日衡阳陷落,日军进逼邵阳一带。这时,国立师范学院被迫放弃经营了六年的蓝田校园,准备西迁溆浦,此时,中文系主任、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先生义愤填膺,自请留守涟源本校。

“在要搬的时候,学校还成立了留守委员会,他说我要留下来,为什么要留下来呢,平时我们做老师的教育学生要忠于正义,但是我们这些知识分子给人感觉只能纸上谈兵,这一次我要试一回,日本人到了邵阳,肯定要来蓝田镇,这一次我就不走了,要跟学校共存亡。”

随着日军前部已到达蓝田东南180里的邵东、双峰一带,学校一面要组织师生转移,一面又对钱基博先生的执拗感到十分为难。究竟怎样才能劝走钱老先生?万般无奈之下,廖世承校长只好找到了当时国民党第四方面军司令王耀武。

“钱基博不走,当时学校很为难,这样知名的教授如果被日本人抓去,对学校损失很大,但学校又劝不动他 学校就报告了当时的驻军司令王耀武,王耀武听了这个事情以后也很着急,亲自赶到学校与钱基博交谈,最后要手下人硬生生地把钱基博劝走。”

事后,钱基博对儿子钱钟书和其他老师说,他之所以如此固执,是因为国土不断沦陷,形势危急,老师应该站出来,为学生做榜样。

“钱基博后来对自己的助手说,当时我也知道,我一个教授打日本鬼子没有作用,我之所以这样做,就是要告诉学生,告诉世人,我们这样的知识分子不仅仅是纸上谈兵,我们也是愿意为国捐躯,为国献身的。”

国立师范学院迁移溆浦还不到一年,就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。学校随后迁往衡阳南岳继续办学。1949年解放后,国立师范学院并入湖南大学,后又分出,就是现在的湖南师范大学。

如今,历史的风云已渐渐淡去。但是,在涟源升平河畔,光明山上,这段非凡的历史故事仍然在代代相传。